2018 交大資工所戊組推甄 紀錄&介紹 [2020/04更新]

交大資科工碩戊組 推甄

交大工程三館,資工系、戊組就在這

【2020/04/27更新】
這篇文章從2018/05/28我發佈不完整的第一版後
因為跑去忙創業和其他事情,就把這篇文章放著了XD
結果每到快要9月10月,大四的同學面對碩班推甄時
我就會收到一些想要了解交大資工碩戊組的同學的訊息
為了讓大家能更了解戊組
今年我終於空出時間把文章補完啦~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囉

大家好~

寫這篇是因為交大資工所戊組是一個很新的組(2017/09入學的是第3屆)
因為這個組太新,人數也很少,上網查不到資料、問學長也問不到

導致我從「要推甄前」到「推甄上後」、「找教授」一直到「開學前」
踩了戊組的許多坑跟雷,所以想說寫這一篇文章記錄一下自己推甄的歷程
給有興趣推甄這個所的學弟妹參考
也讓大家能知道交大資工所戊組到底在幹嘛、組上有哪些規定

想當年(2017)從海大畢業,因為我覺得考試都考一堆未來用不到的東西
不想考試,所以選擇推甄研究所這條路
(其實也不想讀研究所…,只是想說推看看,推上再考慮讀不讀)
當時我推甄的學校有

除了成大其他都有上~

所以我現在已經是交大資工科碩班戊組的學生了哈哈
推甄已經距離我發文大概半年多了

由於當初推甄其他校系都沒什麼太大問題
只有推甄交大資工戊組最讓我覺得心很累…

因為交大資工戊組到目前只有三屆(2018/09入學的是第四屆)
一屆只有5~7人(第二屆5人,第三屆7人)
戊組很新,所以網路上資料很少…
人數很少,所以想找戊組的學長也沒人認識…
當年我發動所有的人脈去問,甚至跑到學校問系辦、問老師
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知道或是不清楚QQ

對,沒錯,連系辦跟老師都這樣說==
原因是組別太新,規定一直在改…

那時候真的很痛苦…
所以就想說把自身經歷打成這一篇文章
給想推甄交大資工戊組的同學更了解戊組到底是啥米碗糕、在幹什麼
如果入學,有些哪些地方要注意的地方等等

正文開始,以下都是我個人的了解跟經歷,我單純以我自己的角度跟認知來敘述,不一定完全正確,有任何錯誤歡迎指證

1. 交大資工戊組?交大資科工所戊組?全名到底是什麼?

這問題有夠靠北,首先你要先懂交大資工的組織架構
連我讀交大,沒去特別研究都不太清楚…

首先,交大資工的研究所有分為以下幾個所別

其中資科工所又分為以下這5個組別

詳細的組別介紹,可以看招生簡章
109學年度碩士班、博士班甄試入學招生簡章全文(PDF)
(戊組的招生簡章是頁碼第18頁)

各組別「理論上」是分別鑽研資工不同領域的技術
像是甲組偏軟體,乙組偏硬體,丙丁戊組就是系統實作組
所以能選擇的教授也不太一樣,各組教授名單請參考這裡

但是寫論文要寫什麼其實都是教授說好就好,沒人在管你什麼組的啦

而名稱的部分,在交大的招生簡章內是寫
「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碩士班戊組」

109年交大招生簡章內的戊組名稱

所以正確名稱應該是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工程研究所戊組」

標題那樣打是為了讓沒讀交大的人比較容易Google到戊組的相關資訊
連大部分交大資工的學生都不知道戊組是在幹嘛的了…
我是其他學校的我才不會知道交大有分這麼多組別哈哈哈

所以有人說「交大資工戊組」,我自己進來後對系上的人是說「戊組」,對校外的人就簡單講「交大資工所」

在這篇文章裡我大部分會說「交大資工戊組」、「戊組」
基本上看得懂就可以了

我是覺得反正大家都不懂制度關係啦
你只要知道你是交大資工的就對了,剩下其實不太重要哈哈哈哈

2. 戊組的由來

講在做什麼之前,先讓我講講戊組成立的原因
這樣比較有脈絡~

交大校方成立戊組的理念
是希望跳脫以往只看考試跟在校分數、成績入學的招生方式
讓程式實作能力強的學生也能透過多元入學的管道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
進而培養一群實作能力強的交大學生

那這邊所謂的「實作能力」是哪方面的能力?要怎麼培養呢?

大家在讀大學時,應該都用過許多的校內資訊系統
(e.g. 選課系統、成績系統、學籍系統…)
有些大學的資訊系統是使用外部服務或是外包的
但交大自己校內的資訊系統
大部分都是由「校務系統開發組」這個單位負責開發的
(該單位是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技術服務中心 底下的一個組)

校務系統開發組會負責根據學校教職員、學生的需求設計/開發/整合校內的各種資訊系統給校內行政人員/學生/老師來使用
而這些系統大部分都是「以網頁為主」
當然可能也有app或是其他形式的需求,但是數量較少

所以交大的上級長官、頭頭們就想說
那我們開一個組,招學生進來,讓學生在校務系統開發組實習
幫助學校的工程師加速開發校內資訊系統(網頁系統)
(基本上是以開發網頁系統為主,不過也有遇過要開發App的)
同時也訓練學生實作能力
這樣不是一舉兩得,很棒嗎!

戊組就因此應運而生了~

所以看到這邊,我們可以先簡單整理一下,理論上來說

3. 戊組推甄

要推甄,當然要先看看推甄簡章!

109年交大資工所戊組推甄簡章

由於交大校方有上面提到的理念
所以戊組只有開放「推甄入學」,並沒有考試入學的選項

而且最狂的是「不限制任何科系」(上圖A部分)
簡單來說,只要你實作能力夠強,交大就歡迎你!
(聽說之前有學長雖然讀化學系,但實作能力夠強,就有被戊組錄取)

主要審查項目

上面有提到過,交大校內資訊系統的需求,大部分都是偏向「網頁系統」
而戊組的學生必須要在校內實習,協助開發校內資訊系統(上圖E部分)
這也造成了戊組的招生簡章上主要審查的項目(上圖B、C部分)
都是偏向網頁系統開發的~
而除了系統開發以外,系統維運、測試,也是戊組近年越來越重視的能力
(上圖D部分)

這時候反應快的同學就會問
「網頁系統開發有這麼多種技術,為什麼是選擇下面這些?」

(1) 程式設計,含 C#, C++, Java, PHP, Python 等。
(2) 網頁設計,含 HTML5, JavaScript, CSS, CI/Laravel Frameworks 等。

上面有提到,戊組學生要實習,協助學校開發校務資訊系統
所以講白了,這些技術,基本上就是目前交大開發校務資訊系統在用的技術啦

我來說明一下這些技術、語言怎麼被應用:

BTW
一個系統除了開發之外,測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由於主要負責戊組的教授—黃世昆老師,本身的專業領域是軟體測試
黃老師也支持有系統測試實作能力強的學生近戊組
讓戊組學生也能協助學校進行系統測試
所以測試能力夠強,也可以申請看看戊組
雖然簡章上沒寫到接受「測試實作能力」這塊
但我的下一屆就有同學雖然不會網頁系統開發,不過靠著會撰寫系統測試(不過他也是夠強,曾經在和沛科技當過測試工程師),一樣進入了戊組。

好啦,說明完需要具備的能力之外,就是推甄流程啦
戊組推甄基本上就是分3個步驟

A.備審

這個我沒辦法講什麼了哈哈
只能說大家各自加油XD
基本上重點就是,把你做過的Project列出來
Project使用的技術,和上面有提到程式語言、框架重疊越多的越重要
最後如果可以的話,量化一下你開發的系統帶來的效益
e.g.幫系上建置教室預約系統,每次預約可以省下負責人50%的時間(或是寫「提升行政效率50%」)

備審樣式、排版可以參考

這種樣式就是常見的「求職用履歷」的排版
透過條列法,可以讓教授快速掃過,了解你做過什麼專案以及具備哪些能力

ps. 如果有使用者介面,也可以附上幾張圖當作附件,讓教授就能快速瀏覽過之後知道你做的大概是什麼系統

B.性向測驗

講實話就是筆試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叫做性向測驗
就是起個大早,去交大考試這樣

我有和2019年入學,我認識的學弟聊過
近年考試的題目,和我當年考的已經不太一樣
所以我的經歷應該沒辦法給大家參考QQ

對於筆試題目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下面其他人的文章~

C.口試

口試的時間基本上就5~7分鐘而已
基本上一進去就會面對4~5個面試委員(教授)
委員會給你一分鐘的時間,叫你自我介紹
所以自我介紹這部分可以先想好~
你自我介紹的時候,委員們就會開始翻你的備審

然後等你自我介紹完
開始問你備審中,曾經做過的Project的細節
常見的問題像是

除了問你做過的Project之外
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這時候你早上考的性向測驗(筆試)已經改完了!
教授會針對你早上考的考券批改的結果
抓你空白沒寫,或是寫了之後邏輯上出現大錯誤的地方出來問
這時候就會被問到

這時候就是,如果你能講得出來一個大概、正確的邏輯和內容
教授大概就會認定你是會的,可能只是時間不夠或是粗心
不過講不出來,或是講出來你認為是對的內容,但是是錯的話就….GG惹

但是好像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問到考券的內容啦
我猜主要應該是問簡歷,簡歷問完沒東西可以問,或是看到你考券有出現很大的問題,才會跳去問你考券的東西

面試流程,一樣可以參考一下其他人的文章~

3. 戊組學生特別的地方

戊組學生和其他資工所的同學其實我個人認為並沒有太大差別啦
不過既然都已經獨立了一個組,還是會有一些自己的規則
我整理了一下,主要比較特別的就是
「找老師」、「修課」、「實習」、「實驗室」、「論文」
這5個方面

A. 找指導教授

確認推甄上戊組之後,通常大家就會開始尋找碩士的指導教授
不過選教授我認為一直都是戊組的痛QQ
痛的點不是說教授不好,而是選擇比其他組少、領域也比較集中

109學年度碩士班各所(組)指導教授陣容舉例來說
戊組的教授只有下列的8位可以選 (我那屆只有7位QQ)
最多一次是2019/09入學的那一屆,那次有開放到10位教授
但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取消了

交大資工109學年度碩士班戊組指導教授陣容

簡單來說就是,戊組的學生,請在這8位教授中,選擇你們的指導教授~

而比較特別的是,表格中有標注「需共同指導」的教授
就代表你除了那一位指導教授外,還需要額外找一個「不需共同指導」的教授,與指導教授一起共同指導。

我知道有點複雜哈哈哈,我們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像我自己,我的指導教授是陳昌盛老師
但是陳昌盛老師是「需共同指導」的老師
所以我必須從沒有標記「需共同指導」的老師中
(也就是陳健、黃世昆、蔡錫鈞、謝旻錚,這4位老師)
選1位老師作為我的「共同指導教授」
和我的指導教授(陳昌盛老師),一起共同指導
最後我是請黃世昆老師擔任共同指導教授

不過為什麼要這樣呢?
我自己知道的,是因為一些校內機構行政、權責上的原因,所以要這樣處理
但這件事就先不在這探討,有興趣大家可以去問系辦哈哈哈哈

有人這時候會問「那麼共同指導的教授需要做什麼?」

在行政方面,在「戊組」中,大部分需要你指導教授要簽名的地方,也都需要共同指導教授簽名,像是「碩士論文計畫書」、「碩士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碩士口試也要邀請共同指導教授出席)

基本上就是「有關戊組的事情,需要教授簽名同意的,要2位都同意,你才能Pass」這樣的概念

在研究方面,學生要自己去和主要指導教授、共同指導教授溝通、確認一下,要和哪位老師做研究,畢竟兩位教授的研究領域跟方向不一定相同

通常是會以主要指導教授為主啦,但是也沒有一定,畢竟這種事情就是學生、2位教授,3方大家講好就好,只要2位教授最後願意認可你的研究和論文,你能順利畢業就沒問題

不過假設你最後確定要跟著主要指導教授做研究,那麼建議你要偶爾和共同指導教授約一下,報告一下最近的近況、進度、研究的內容跟方向,讓共同指導教授也能夠了解你在幹嘛

另外,教授的學生名額也有一些規則,幫大家整理一下
(有問題也可以問系辦,系辦應該都知道,以他們的資訊為主)

B. 修課&實習

戊組的學生,在修課上和其他組不一樣的地方
就是要修「校務系統開發與管理」課程

校務系統開發與管理課程

這門課就是戊組學生的必修
碩一上下都要修,共6學分,修完可以計入畢業所需的24學分內
碩二就不用再修了
我是覺得計入畢業學分很賺啦哈哈哈

課程內容就是要你去交大的資訊技術服務中心(校計中)實習
然後像我上面提到過的,去幫學校開發校務資訊系統

109年交大資科工所戊組簡章備註

所以這門課其實有分兩個部分 — 上課&實習
先給大家一個觀念:上課和實習是分開的,由不同人負責、管理
上課(Meeting)是由戊組的教授負責,實習是校計中的專案經理(PM)負責

上課的部分,課程參與者就是戊組有修該課程的學生(基本上就是碩一生啦)
因為大家的課程都不一樣、也可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負責該課程的教授(就是戊組的教授)會和大家額外敲一個Meeting時間
以該時間為主,每週和大家Meeting一次
(課表中原訂的上課時間就沒事了這樣,以敲好的時間為主)

第一次Meeting時,教授會和大家說說目前校計中實習
有哪些校內資訊系統要開發,各個專案需要幾個人,讓大家自己選題目(基本上就是先搶先贏)
然後講一講戊組的規則、注意事項等等

後續的Meeting就會由當年度有修課的同學輪流進行分享
每次Meeting就是由一個同學介紹自己的實習內容、目前的進度、所使用的技術(所以7個人就大概2個月報告一次)
我覺得就當成技術分享會就可以了啦,95%都是講用到的技術

這門課基本上就是用來讓教授關心你一下實習的情況
實習上會不會分配給你的事情太多、壓力太大
或是實習的負責人、合作廠商、開發時技術上有出現什麼問題等等
總之就是實習碰到的問題都可以在這邊提出來
教授會盡力協助你解決

然後讓大家做一些技術分享,充實開發上需要的技術和知識

2.實習

像是上面提到的,戊組的教授會在第一次(或是前幾次)Meeting時
跟大家說現在有哪些專案可以加入,讓同學自己選有興趣的

每個專案的內容、PM、需要的技術都不一樣
選到哪種就是看大家興趣和運氣這樣XD

選定了之後,戊組的教授會幫你跟PM打個招呼,把你的聯絡方式交給PM,或是把PM的聯絡方式交給你,讓你自己去打招呼
後續就你自己去跟PM聊聊要做的事情還有內容,戊組的教授就不會再介入
實習、系統開發的部分基本上就是全權交給PM處理

另外,一般來說,實習也要每週和PM約時間Meeting,確認開發進度和內容
這個Meeting時間也是自己跟PM喬好就好

ps. 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先和PM溝通個,PM那邊問題很大就再和戊組的教授聊聊

整體來說是這樣,所以碩一會比較忙一些啦,要修課又要實習,但是修戊組的必修可以用於畢業學分,我是覺得頗不錯~

C.實驗室

因為戊組同學需要實習的關係
所以實驗室的「配發」會和一般學生比較不一樣

一般來說,今天找哪位教授當你的主要指導教授
就是進教授的實驗室做研究、使用教授的資源
到這邊很合理,應該大家都沒問題
戊組同學基本上也是這樣,跟著你的教授,進你教授的實驗室

BUT,人生就是這個BUT
因為要戊組學生要實習,幫學校開發校務資訊系統
而開發校務資訊系統,可能會接觸到某些校務敏感資訊
為了進行權限與安全性的控管,所以必須加上一些限制

比如說,系統開發時,會配給開發人員一組開發用、連接資料庫的帳號密碼
但因為怕被攻擊,不希望資料庫連線的門戶對外大開
校計中會要求限制只有某個固定IP的電腦才能夠連接資料庫

為了滿足校計中在開發時的安全性需求
校計中有配給戊組學生2間「資訊系統實驗室」
碩一學生每個人都會有一個位置、一台電腦
在實習時,任何開發所需的雲端資源的帳號密碼
都會綁定該實驗室你所屬的電腦

所以戊組學生除了原本指導教授的實驗室之外
戊組學生還有一間「系統資訊實驗室」

簡單來說,一個人會有兩間實驗室

不過這個情況是建立在你的指導教授自己的實驗室的情況下啦
像是我的主要指導教授本身沒有實驗室,所以我都待在戊組的實驗室

正常情況下大家都會去自己指導教授的實驗室居多
戊組實驗室會比較少來~

D.論文

交大有規定,研究所要畢業一定要有論文
戊組畢竟是資訊科學工程研究所下面的一個組
所以戊組也是要寫論文的

不過戊組的論文,會有自己特別的要求嗎?
In short:文件上有說會,但是實際上不會。

理論上,碩一剛進去戊組
負責戊組的黃世昆教授應該會和你說
「希望」戊組同學的論文方向,可以跟自己的校內實習有關係
畢竟,簡章裡面其實也有寫到說要和系統開發與實務有關係

109年交大資科工所戊組簡章備註

不過希望就真的只是希望而已
實際上你的論文題目,就是你和你的指導教授溝通決定好就好
沒有一定要跟戊組、實習的內容有關
畢竟今天你的指導教授才是簽名蓋章,審核你論文、讓你畢業的人
跟他討論好你研究要做什麼,論文要寫什麼就可以了

4. 戊組的現實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的確戊組的大方向就是上面所述的那樣
但是實際上在執行面還是衍生出一些問題

1.招進來的學生的能力與需求不一定相符

交大資工戊組招生在,筆試、面試的時候理論上都是以找到網頁系統開發能力較佳的學生為主

不過因為面試佔了70%的分數(其實根本是100%…)
所以基本上就是審查委員自由心政
白話一點就是,「他們覺得你可以,你就可以」

所以戊組也有「網頁系統開發能力較弱(或是沒有)」的學生進來,聽說在前第一第二屆,因為制度尚未成熟的關係,這個情況最嚴重,第三屆就滿正常的,不過第四屆還是有這樣的學生通過面試進來戊組

可是進來要開發系統要實習阿…,這樣怎麼辦呢?
總之會根據你的能力,分配事情給你做啦,這不需要擔心
(一定要做事,因為有一門課是校務系統開發實務)

其實這問題基本上就是人的問題/政治問題而已
只要你進來之後不需要跟沒有網頁系統開發能力的人同學合作
這個問題基本上就是學校自己的問題,身為學生不太需要擔心

2.交大舊有的技術包袱丟不掉

我們都知道科技日新月異,很多技術不斷推陳出新
俗話說,技術是拿來解決問題的,新的技術可能因為可以解決舊技術的某些問題,而受到開發者的喜愛,漸漸成熟

而交大就像一個有點年紀的大型科技公司
在使用的技術部分,不求新求潮,只求穩定、能維護
(站在公司營運角度來說這是正確的)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系統是使用較老舊的技術
當然有時候也會從小型系統來實驗和推行新技術

所以在交大內,現有系統使用的技術是非常多元的
很多不同的子系統各自獨立,但是又必須透過某些方式進行資料溝通
各系統使用的技術可能不一樣,或是負責人不同,需要跨單位溝通…

所以像是我自己喜歡使用新的技術,因為開發快速、方便…,也會有自己習慣使用的工具
但是因為交大本身技術包袱跟技術負債,不一定能派不上用場
導致我需要再花時間去學習舊有的技術去維護、開發系統

這樣的狀況我覺得是有好有壞,畢竟技術本來就是會遷徙的
寫出來只是希望告訴大家有這個情況,讓想報名的人有心理準備就是了

結論

說實話,我自己是滿喜歡戊組的啦
戊組很自由,待遇也比丁組的合理很多
(至少我聽我兩位丁組的室友說起來,我覺得戊組好多了哈哈)

而且重點是,戊組真的很實作!!!
畢竟我認為

雖然理論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實作才是能學到最多東西的學習方式

在實習時,除了協助學校開發系統之餘,也學了一些平常比較少接觸的技術
跟聽聽大家的技術分享,對於技術知識的廣度也有幫助

很感謝交大資工碩有戊組這個組別
可以讓成績不好的我也有讀交大的機會💪

歡迎大家來申請看看唷~

有機會,你就會碰到一堆怪物跟神人哈哈哈哈
然後被電一下,就會知道自己的渺小
接著告訴自己「幹他好強,我不要輸他」
就可以獲得成長的動能🤣

Reference

因為我自己過了2年才來補文章哈哈哈
也有上網查一下戊組現在的筆試、面試是不是和我當初的模式類似
就順便幫大家整理了一下
2017年以來,網路上有關戊組的介紹與資源(按照年份排列)

--

--

Founder of TroublesLab, F2E & Web/App Developer

Get the Medium app

A button that say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and if clicked it will lead you to the iOS App store
A button that says 'Get it on, Google Play', and if clicked it will lead you to the Google Play store